Quantcast
Channel: 《黄河诗报》诗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80

[转载]读诗笔记(二)

$
0
0
原文地址:读诗笔记(二)作者:简明

 

读诗笔记(二)

    1

尽管心灵的声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但是,那些照亮过我们思想的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会使我们麻木的神经在一瞬间被击活,往往会使我们迟疑的灵魂在一瞬间茅塞顿开;那些正在感动着我们的灵感,那些来自心灵深处的微弱颤音,也许正是被我们在昨天刚刚忽略掉的一些杂念或冲动,它们正带着某种陌生的尊严,启迪我们。

2
    所有的殉道者都擅长发问,因为殉道——首先是思想的供奉,然后才是肉身的供奉。

    3
    诗人的创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开放、随机、经验性的,就像大海中的小舟,茫无目的地漂泊,这是诗人陷入生活沼泽中的常态;而另一部分则是怀疑、封闭、自悟性的,更像海底的礁石,外表沧桑,内心潮涌,这是诗人过虑或打捞生命体验时的思考与创作过程。
   

4
    在我们的阅读经历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厌倦感,读物中的混沌、浅薄、矫揉造作、自作多情,对读者智力的轻视和不恭敬,充斥在多种文本中,使当下的书写与阅读这一对“天使的翅膀”,变得似乎水火不相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症结何在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书写者的技能在下降,而阅读者的胃口在扩张。

5
    诗歌,需要异想天开的叛逆和明目张胆的破坏——其实,叛逆和破坏是另一种建设,对常规的突破,并不是不要法度,而是挣脱束缚、解放心智。在心灵绝对自由的状态下,诗人灵魂的飞翔才会光彩夺目。

6
    诗歌无国界,但诗歌有性别。诗歌是意绪的物化和结晶,心灵的渴求与个性的张扬是诗歌腾空飞翔的双翼。女诗人的作品就像她们光洁的皮肤,总是细腻而贴已,女诗人作品中的情感倾诉就像她们丰腴的体态,具有更为饱满的品质。

7
    在开发感官能量方面,女人显然比男人走得更远,更自觉,也更有成果。她们对温差、色彩、声音、词汇的直觉,如同对待入侵者一样敏感,以致常常小题大做。小题大做真是一种天才的写作状态。古人云:诗出侧面,无理而妙。惯常出平庸。

8
    女诗人对死亡的想象和描述偏好,更多的来自她们内心的恐惧,而非好奇;客观上,她们是生命从孕育、降生到成长过程的最直接的见证者;正像她们有权利见证生命降临一样,她们同样有权利见证生命消亡。

女人一生成熟两次,第一次渴望得到偶像,第二次渴望得到奴隶;第一次使男人享受成功,第二次使男人横遭毁灭;而一个女诗人,应该两件事都试试。

  

10
    时光是有知觉、通灵性的,时光绝不会辜负每一颗卑谦的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中,时光一定会留下一些货真价实的艺术品,抚慰人类的心灵。
   

11
    愉悦地体会母语对写作者的感召力和贴己性,在母语的无边浩瀚中耕种和收获——这是写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血脉与地域文化,对一个诗人的滋养,对一个诗人人格的提携,最终都会反刍到他的作品中去,作品是作家生命母本与血脉关系的最权威的注释。
   

12
    诗歌敏锐地反映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和走向,因为一切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变革,都将首先传导到语言上,并通过语言革新的信息扩张影响。

13
    现实中,许多写诗的人,要么太功利,要么太平庸,他们的人生,远不能进入高贵的境界中去,作品要么因为太即兴而流俗,要么因为太刻意而僵死;本质上还是因为他们作为一个人,已经习惯了媚己。

14
    创新冲动,统治着每一位不甘平庸、暗藏叙述野心的优秀诗人。在叙述探索上,诗人们的胃口极好,想象力畅旺,想象是另一种情感的探索,是对经历的激活与拓展。诗人永远不满足固有的表达模式和表达情景。

15
    通常情况下,阅读者似乎是缺乏耐心的,他们更热衷于直奔主题,希望一眼,就能顺利地找到食物、水和性。与饥渴者的游戏,最终
很容易演变成一种厮杀——饥渴者不喜欢游戏。这是书写者所面对的叙述风险——任何挑战都是有风险的。

16
    每个诗人身后都有一条疯狗,它逼迫诗人们不断地否定自己,寻找新的表达途径和手段,直到诗人自己也变成了一条疯狗。这是诗人的宿命,只不过早出现、晚出现而已。

17
    诗歌,曾经是中国人的思想指南和旗帜。中国人历来把诗歌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诗歌填充着我们心灵中时常荒芜的空间,诗歌传达着生活经验中往往只能意会的部分和审美发现。

18
    比喻是文学的基础功课,并非诗美学的核心功能;用“博喻”完成意向结构,通常被视为“业余套路”。

19
    大海让一滴水更有力量,草原让一棵草更显生机;对于一个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的人而言,大海与一滴水都关系,草原与一棵草的关系,正是生活与艺术生命的关系。

20
    感染是一种慢慢深入心灵的养料。只有诗歌具备这种奇效——因为诗歌是绽放在心灵上的奇葩。
   

21
    诗歌是一种心灵走势,而所谓的评奖等艺术活动,只是一种技术的喧哗。任何潮流都是一种社会病。

22
    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它可以容纳所有的梦想,也可以埋葬这些梦想。诗歌游弋于浩如烟海的虚拟空间里,正如印尼或斯里兰卡,它们孤单地坐落在世界的一角,只有一场罕见的海啸才能让它们惊动世界。

23
    死亡对于生命个体而言,毕竟只有一次;死亡就像绽放在人类视野里的绚烂花朵,它既装点你的生平,又葬送你的性命;所以说,噩运既能使一个诗人旺盛的艺术生命嘎然而止,也能使一个诗人的艺术生命在瞬间达到沸点;死亡将放大艺术的感染力和感受力。

24
    衡量和评价一个诗人(或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最可靠的是方向与品质原则,最忌用的是数量与速度尺度。众所周知,在人类的近邻中,猪与老鼠的繁殖能力,恐怕远远超过了其它的诸如猴、狼、狐狸等胎生物钟,但是毫无节制的多产,并没有提升他们的智力结构、优化它们的遗传基因,反而显露出日渐退化的端倪;而在人类的视觉经验中,闪电与流星恐怕是最常见的神速事物了;人类同时也知道,闪电只能激活风雨,流星只能通往焚毁。

25
    更好是前进中的好——每一件杰出的艺术品的诞生,都必将以冲破僵化的“思维系统”和世俗的“价值系统”为代价。画地为牢,束缚思想,从而使人类精神在自觉不自觉中,沦为“自我”的傀儡。

26
   
诗人必须从自我觉悟的进取和中枢神经的麻木不仁中,打开视野,找到出路。比如性别觉悟,比如器官觉悟,比如童话觉悟,比如爱情觉悟,比如宗教觉悟;一个不满足于“过去式”叙述套路的诗人,假若你找不到恭敬自我的认知途径,那你就老老实实去做一个好石匠或牧羊人;假若你找到了新的前所未察的自我,不要急于将你的发现告诉别人,你可以试着先告诉你自己。

27
    一首诗的气韵是否饱满流畅,关系诗的气质;一首诗的气质是否出类特别,关系诗的品格。品格既是外在的气象,又是内在的意蕴。所以说,是品格把诗从其他问题中区别出来,气质最终会主导审美。
   

28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29
    叙事或抒情构成诗歌之“味道”。“味道”来自生活,更来自生命深处的体验。所以我们常常会牵系某一种味道,或叙事,或抒情,或并重共享。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如同中国水墨画中鱼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游,画面却不见水。

30
    总统因为有梦而成为总统,小偷因为有梦而成为小偷,诗人因为有梦而成为异想天开的人——梦成就了所有的奇迹。梦把现实变成了幻境,也把幻境变成了现实。而诗人,把梦变成了诗歌。


     31

相对于一个真正的、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并且作品散发出无可怀疑的重要性的诗人而言,获得应有的肯定、赞扬和荣誉,而不是受到误解、忽略和贬损,这是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必须捍卫的秩序和存在的意义。如果批评家们在这种时候失语,或者视而不见,就有必要对他们已经做过的工作和已经发表的言论,反过来进行重新估量,他们是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名声一样,珍视了诗人的劳动创造,他们是不是还有能力影响思想潮流,指导大众阅读。

 

32

我欣赏简素而高贵的诗歌,“简素”通常是由表及里的内置,“高贵”则是诗人修为与学养的外泄。诗人的气质就“悬挂”在他最钟爱的诗歌套房里;而诗歌的气质也同样“落坐”于套房里那把最醒目的语言旋椅上。

 

33
    剽窃也是一种劳动。但是,你到别人的田里去收割,该谢感谢谁吗?

34
    爱情诗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激越而宽阔的情感水系,它缜密而隽秀的水文结构,它舒展而纵横错落的水域,它畅快澎湃的流速和充盈饱满的流量,它细腻而柔美的人文景观,都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阅读味蕾,它让我们沉溺其中,回味其中。

 

35

在乡土诗丰厚沃土中,我们很容易辨认:一朵花瓣、一片枯叶、一滴水珠、一缕清风,甚至能够指认出它们曾经去过哪里,现在何处;但是却无法分辨出:哪句诗是花瓣、哪句诗是枯叶、哪句诗是水珠、哪句诗是清风;甚至不能够辨认出它们中间,哪首诗是根,哪首诗是叶。像血液在血管里奔流升腾,我们无法分辨出它们将要去哪里,在哪里停留;但是我们坚信:它们始发于心,终归于心。

 

36

将音乐语言转换为诗歌语言,并且在转换中提升两者唯美的共性——仿佛朝圣者对天籁之音的倾听,仿佛诗人对人类灵魂的抵达。

 

37

成为一个杰出的诗人,需要时间吗?是的,需要时间;因为心灵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青成为一个大师级的诗人,耗用了整整一生精力;多年来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竞争者的丹麦女诗人英格.克里斯滕森,先后出版了诗集《光》(1962)、《草》(1963)、《它》(1969)、《四月的信》(1979)、《字母表》(1981)、《蝴蝶谷》(1991)。1994年,瑞典学院向克里斯滕森颁发了有“小诺贝尔”之称的北欧文学奖,此后14年,她几乎年年被看好能更进一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至死也未能如愿。

 

38

网络奔流着自由而激情四射的血,网络是一个“全天候”开放的“视窗”和“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它酷似冒险、自由、平等、自我价值实现为国家责任的移民天堂:美国,吸引着大量的各种样式的奇思妙想和原始冲动;网络是争奇斗艳的天堂,任何一个想成为诗人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中一展才华。

 

39

诗人聂鲁达说过:“如果说我的诗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具有不肯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向往更大空间的无拘无束的倾向”。这种倾向,解读它们不需要钥匙,而需要心智和心胸;如果心智和心胸是两把钥匙的话,那是两把比锁更博大的一天一地。

 

40
    以诗人的目光看,游牧的哈萨克族人天生幽默,他们表情木讷,脸庞像鸡血石一样泛着太阳的血光。哈萨克男人一生也说不了几句话,他们的沉默甚至比他们的羊群马群更有意味、更具震撼力。一种无言的幽默,流淌在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哈萨克女人的幽默更触目惊心,那是一种命运意义上的幽默,我曾亲眼目睹过,她们从闭花羞月的少女,只一瞬间,即变成硕乳肥臀的挤奶婆。这使我惊叹;岁月之幽默,比人类之幽默更甚。

    41

如果说,普希金诗歌纯洁了俄罗斯的语言,那么可以说,中国相声正在糟践汉语言;这是因为,相声的传播途径摒弃了安静的阅读与思考,它的插科打诨式的媚俗和低劣笑料,正在让语言这一思想与情感的传导工具变质生锈,它的表面繁荣终会因虚火旺盛而自毁。

 

42

如果一个诗人活着,请赐给他天才;如果一个诗人死了,请赐给他时间——时间是最伟大的天才。其实,时间顺序正是逻辑顺序,历史正是由周期性反复出现的事件结构而成的。

 

43
    名词,还是名词——只有名词。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名词,跟任何词汇都能擦出火花的名词,风情万种的名词。那么,怎样从成千上万的名词中提炼诗意呢?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应该省略掉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等农耕农作的“动词”过程;提炼诗意,就是直接把“玉米棒子”扛回家。至于收成,这取决于你所辛勤耕耘的土地,即诗人的生活积累;百顷良田会灌满粮仓,巴掌大的薄地可能颗粒无收。

 

44

时代的洪流步履匆匆,她难以抗拒的巨大惯性,裹挟着追随她的滚滚人流;潮流中的芸芸众生,惟恐落到潮流之外,他们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他们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他们准备了太多太多的、远远超过自身体积的容器,他们企图赶上潮流,来满足渴望已久的愿望,获取更多的幸福和喜悦。但是,他们却没有准备哪怕一件小小的容器,留意或者接纳偶尔划过心灵天幕的感伤。

 

45

好的诗歌应该保持着良好的艺术信念的清晰度:宽阔的人性自由和独立精神,它们正如艺术作品中所释放出的人格之光,也许正因为超越了文本意义,所以它们更容易被普通人识别。

 

46
    一只篮子里装不下哪怕最小的果园。诗意只是果园里的一只苹果。

 

47

麦子所浸润的意向整体“麦地”,历来是诗人画家所偏爱的艺术载体。它们就像一个人的指纹,极具身份特质却无法复制。人类对于熟识如手指的物事,会在内心深处烙下潜意识的影像和图景,如春花与秋月,沙漠与草原,陆地与海洋,那些特定的色彩情绪是不需要刻意去想象的,它们总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艺术视野里,栩栩如生。比如“麦子”意象,所潜伏的色彩是决绝的黄色,折射出终极的人生意蕴。诗人海子和诗人方向都是“麦地”的终极歌者,他们在诗歌的“麦地”里痛苦自燃,前者卧轨自杀,后者服毒而亡;而画家凡﹒高更是在完成了《麦地上的乌鸦》之后,自毙于麦地。他们的诗与画,因此具有了指纹的意义。

 

48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技巧。指出别人的不够完美之处,并非难事,但也并非容易:饭后,遗留在你脸上的米粒,只有少数人会善意地告诉你,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49

民间,其实就是江湖。女人身在江湖,可以略输“文采”,也可以稍逊“风骚”,但万万不可以又输“文采”,又逊“风骚”,因为江湖是认真本事的;诗坛则不同,对民间而言,诗坛是非民间的,女诗人在非民间的诗坛出入,是可以又输“文采”,又逊“风骚”的,因为非民间的场所从来就是鱼目混珠的场所。

 

50

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诗人,重视了本领域的制空权和话语权。他们对创作、理论与评论现状的不同步,不协调,不匹配,深存焦虑。

 

51

经历是诗人最宝贵的财富,经历成就诗人;但经历,同时也是一把扼杀优雅与完美的剃刀。

52

纯洁的灵魂不靠任何物质的力量来维护,它靠自己行走,如果你拥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如果你的灵魂是敞亮的,它很容易被人识别,定会受人尊重。

 

53
    诗人是私人密码的编制者,又是唯一的破译者。诗人说臆语的时候是最清醒的。

 

54

所谓“先锋”,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是开放积极的、变化前进的,是先知者和先行者。但在当今这个视先锋、反叛、前卫、另类为时尚的时代,“先锋”与“媚俗”之间似乎仅有一墙之隔。

 

55
    在所有的说教者中,最成功的是上帝,最失败的还是——上帝。

    56
    反差并不意味着身心分离,而是象征诗人精神上所追求的纵深和自由度。这是一种命运的寻找,也是一种命运的指引。诗人的宿命,在与诗歌的微妙组合中,放射心灵的光亮。

    57
    世上根本不存在天才,所谓天才,就是没有任何才能的人。

    58
    紧盯着眼前的人,不可能走得太远。理想是构建一个人内在品格的唯一动能,它最终决定:这个人能够走多远。

    59
    词汇不是语言的分子,词汇的外延正是语言的外延,词汇即是语言的触角,又是语言的心脏。

    60
    细节是有意味的生活瞬间。

    61
    有三种人自称为诗人:一种是称自己是别人朋友的人;一种是称别人是自己朋友的人;一种是称自己是自己朋友的人。是不是诗人与做不做朋友,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是,一个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人,何以为诗呢?我始终坚信并再次阐述这个真理:一个真正的诗人,不是被别人发现的,而是被诗歌发现的,甚至是被诗人自己发现的。

    62
    如果说,命运是人类的梦工厂,那么诗歌就是梦工厂的发热车间。在人类悠久绵长的诗意梦想中,生命的死生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死常常作为生的一部分,相映生辉——向生而死,死而后生的生命态度,是人类的宿命抗争。生与死的诗意追求,就像是一张纸的两面。当这张纸被赋予了蚂蚁行走的意义时,蚂蚁在纸张上的行走,就注定停留在一个纸面上,要么在纸的正面,要么在纸的背面。如果生命依照如此顺序,直接和简单明了:生即生,死即死,毫无瓜葛,毫无挂念,那么生命也就无所谓梦想和担当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8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