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浓郁的崂山(九州风物)
王溱
朋友到青岛,问其想到何处看看?脱口说出崂山,并言之:来青岛不去崂山岂不遗憾?
提起崂山,人们自然与青岛联系在一起。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但青岛的历史跟崂山比起来,那真乃小巫见大巫了。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崂山古为东夷地,春秋时属齐国。秦统一中国后,置琅琊郡,汉设不其县,隋开皇十六年置即墨县,崂山皆属之。而青岛只是在120多年前才建置,由一个小渔村慢慢发展成今天的一座现代化国际城市,历史虽短,但名气不可小觑,除了沿海优美的地理环境和浪漫的城市风貌,更重要的还在于怀拥着闻名遐迩的崂山。青岛与崂山无法分割,像一对亲密无间的连体兄弟紧紧抱在一起。
与黄山、泰山等三山五岳相比,崂山不能算是大山,总面积仅44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也只有1132.7米。但崂山耸立于黄海之滨,海岸线长87.3公里,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云气离合的独特景观。登山而望,蜿蜒曲折的海岸,构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周围大大小小的岛屿礁石,星罗棋布。如果从海上看山,只见群山连绵,奇峰异石,云雾缭绕。沿盘山路顺势而上,俯首观海,更是一片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但如果仅为观山望海,反而显得味道不足了。其实崂山的文化内涵同样博大精深,足以与其山海风光媲美。现在许多游客到崂山不再是因为自然风情,而更多的是探索人文景观。
“神窟仙宅”、“洞天福地”是崂山得来的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推崇,深为隐者高士、名道高僧所垂青。史书记载,秦始皇登过崂山,在此遥望蓬莱。何时何处说法不一,留给人们的只是无限的遐想。徐福远渡寻求仙药,据说也是从崂山入海出发。这倒有些道理,崂山离东瀛的距离确实不远。汉武帝也曾驾临过崂山,为祭祀神人。东汉大学问家郑玄以及南北朝的明僧绍先后在崂山建过书院,著书授徒。赫赫有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足迹遍布崂山,并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名句。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和大学士张起岩、文人戴良,明代大学士高弘图、御史黄宗昌,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王士郲、翰林尹琳基等人,都曾在崂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句。其中,颇为青岛人骄傲的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燕地理学家晏谟的“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这10个字,被青岛人引用的频率最高。
当然最令青岛人镂骨铭肌的还是大文学家蒲松龄,他的作品为崂山平添了无数光彩。据专家考证,蒲松龄曾于1672年到过崂山,并将崂山视为第二故乡。在崂山的日子里,他触景生情,文思泉涌,构思并完成了日后被评价为“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奇书《聊斋志异》。400多篇故事中有8篇是以崂山为题材或以崂山为背景的。崂山太清宫三清殿院内曾经有一株耐冬,隆冬季节迎风怒放,每朵花都贴到了叶面,像落了层厚厚的红雪。蒲松龄正是见到这一奇观,加之丰富想象,把这株花和另外一株牡丹变成了两个对爱情和友谊坚贞不渝的女子:红艳娇娆的花神绛雪和素衣恬淡的牡丹仙子香玉,小说《香玉》由此诞生。可惜此树早已仙逝,后来重新命名为绛雪的三官殿院前的耐冬,也于前些年香消玉陨。如今,耐冬已被评为青岛的市花。
到了近代,涉足崂山的名人越来越多。康有为、孙中山、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郁达夫、郭沫若、臧克家、贺敬之等,都慕名游览过崂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游记、专著,或传诵于世,或镌刻于石。1934年郁达夫应朋友之邀来到崂山,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一时激情如潮,挥笔写就“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的诗句,道出了崂山蔚竹庵秀美的特色。有趣的是,47年后著名书画家黄苗子携夫人郁风来到崂山,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她见到叔叔近半个世纪前的诗作,感慨万分,黄苗子当场挥毫书写了这首诗,后来被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双石屋村中巨石上,成为一段美谈。
游崂山少不了去观瞻庙宇大殿。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
崂山道乐独具特色,是道教音乐中的一大分支,经过2000多年不断丰富和完善,音韵风格上有鲜明的个性。作为传统文化,道教音乐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区每年都要组织文艺爱好者、学生模仿古人吟诵的场景,进行专场演出;一些民间团体也在积极探讨和研究道乐的精髓和内涵。道乐正逐步被继承传播下来,成为青岛文化发展的一个特色。
崂山的石料优良闻名天下。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料即来自崂山。当年7000多名工人日夜奋战,将300吨巨石从崂山山脉中剥离取出,运往首都。崂山还有一种石料鲜为人知,那就是堪称一绝的绿石。崂山绿石是宫廷贡品,更是文人雅士的爱物。这种产自近海水中、由各种矿物结晶组合而成的矿石,因含翠绿色的矿物纤维组织,呈墨绿色,故称绿石。崂山绿石的色彩非常丰富,打磨后温润而晶莹剔透,每块石面上,各种色彩巧妙有序地掩映其间,看上去就是一副充满韵味的天然画卷,又像意境朦胧的立体诗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改革开放前,崂山绿石虽有名气,但仅限于文人圈子,文友之间相互传赠把玩,一般老百姓很难拥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把家中有块上好的崂山绿石当做文化品位的象征。曾经一个时期里,绿石开采疯狂无序,后封海严禁采取。现在如果有谁相赠一块崂山绿石,该算是丰厚的大礼了,因为那不仅是一块奇石,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崂山特有的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集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