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黄河诗报》诗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80

9个细节透视雷锋热

$
0
0

9个细节透视雷锋热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记者 董 强 时间:2013-03-05
 
 
 
 
在1962年出生的王能涛心中,雷锋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以粉红、粉黄、粉蓝、粉绿4种底色,创作喷绘作品《我爱雷锋》,让雷锋“微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度引起广泛关注。这种以“波普化”方式解读和传承雷锋精神,受到大众欢迎。王能涛摄

导言

雷锋,一位普通士兵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骄傲。

时序更迭,斗转星移。遥想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当年一番话,今天的我们对雷锋有了一种更亲切的认同:“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从普通士兵到人类英雄,雷锋在平凡与伟大的转换中,书写了当代中国的精神年轮:戴红领巾,积极返乡务农,当政府通讯员,学开拖拉机,成为炼钢工人,参加人民解放军……雷锋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22年,却始终意气风发地生活战斗在不同岗位,用自己的独特贡献塑造出壮美、精彩的人生。

有学者指出,雷锋的典型意义在于“军人角色并不影响其人格的普遍性”。是的,雷锋唯其平凡,我们每个人内心才有着雷锋精神的因子——热爱生活、乐观善良;雷锋唯其伟大,以其名字命名的精神才能始终与时代同行——应和着时代节拍,却又不断超越时代的局限。

一次次“雷锋热”证明:雷锋温暖世道人心,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雷锋。

青春雷锋的魅力

青春雷锋梦想成真,给人以启示:当梦想与祖国和人民需要紧紧连在一起的时候,机遇才会不断降临

1

雷锋的读书计划

雷锋喜欢读书。

他当县机关通讯员的时候,湖南望城县委仅有一套《毛泽东选集》,在县委书记张兴玉关怀和教育下,雷锋先读到了。入伍后,他在1961年元旦当天制订的读书计划,是学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9篇著作,还要重读一、二、三卷中有关篇章。当年,雷锋远离家乡望城,北上辽宁鞍山,满怀信心当一名钢铁工人的时候,沉甸甸的棕皮箱里放有一本正读着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人说,雷锋生活得很阳光,因为他心里很阳光。心里很阳光,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爱读书。“群行群止看识见”,雷锋爱读书决定了他总能看到新生事物的萌芽,眼界高人一筹,行动果断坚决。能说新鲜话、敢当风向标的雷锋,注定了走到哪里都会备受关注,赢得领导赏识,一次又一次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2

雷锋制服了“油老虎”

当年的战友曾回忆,雷锋是个车迷。每次乘公共汽车,他总是站在司机后面,细心观察司机临机处置各种情况的驾驶动作。

雷锋驾驶过的J7—24—13号车被永久保存下来,这辆嘎斯51型汽车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到雷锋手里时已有10多年历史。车型老旧,机件磨损严重,车况不佳,是出名的“耗油大王”。可雷锋摸索出一套节油的窍门,竟然让这辆车成了全连节油标兵车。

耐人寻味的是,当初分配车辆时,其他人不愿意要,雷锋主动向连里申请驾驶这辆“油老虎”。《做雷锋式员工》一书对此尤为赞赏,称之为“给自己出难题的雷锋”,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大力倡导培养“新雷锋精神”。

把岗位当作支点,给信念以升腾的空间,从不轻言不可能,也绝不相信会失败,这实际上也决定了雷锋为什么总能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

3

雷锋3次梦见毛主席

毛主席曾3次进入雷锋的梦里。每一次,他都在日记中作了生动记录,表示要“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争取早日见到毛主席。

高小毕业典礼上,雷锋抒发雄心壮志:“我决心做个好农民,争取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出把力。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参军做个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雷锋从16岁高小毕业到22岁不幸殉职,6年时间先后换过7次工作:当农民、机关通讯员、工人,还当上了兵。有谁能事先准确描绘出自己的未来之路?雷锋不是预言家,然而他的人生轨迹竟然与小学毕业时的激情畅想完全吻合!“苦心人,天不负”,偶然之中有必然,雷锋的执着与善举开辟出脚下一条条阳光路。

这离不开当时的客观环境。新中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个人的发展机遇也总是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每个人都被巨大的时代浪潮裹挟着、推动着,欢快地向前奔走着。诚如诗人贺敬之当年用诗化语言所激情宣告:“雷锋”二字并不仅指向一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精神的姓名。

这同样离不开个体的主观努力。雷锋有梦想有渴望,但他更懂得知恩图报,个人梦想总是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进步密切相连。

当今时代,“中国梦”成为一个高频词,我们在谈论个人梦想的时候,想一想雷锋,就能记住一句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时代雷锋的活力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给人以启示:激情燃烧的年代,雷锋是一个个标杆;道德迷茫的时候,雷锋是一声声呼唤

4

“雷锋存折”有了新延续

当年,雷锋将津贴存入抚顺市望花区和平储蓄所,并以部队代号为账号多次向社会捐赠存款。

1960年7月,雷锋参加沈阳军区工程兵体育运动会比赛。天气很热,不少战友跑出场外买汽水喝。雷锋也想买一瓶,就在他掏出3角5分钱往外走时,发现身边有自来水管,于是收起钱,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许多人认为雷锋抠门。然而,当得知他捐款支援灾区时,再也没人说他小气了。

2010年2月26日,雷锋生前所在团举行“雷锋存折续写行动”启动仪式——“雷锋存折”中本息共计229.67元钱,成为扶贫济困、传承雷锋精神的“火种”。2012年12月22日,“雷锋存折”正式落户北京大学,成为学雷锋活动专项志愿基金。

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坦言,当交换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的时候,“雷锋存折”无疑是“寒灰内半星之活火,浊流中一线之清泉”。它足以警示世人:金钱可以买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金钱只有融入爱心,社会才能少一些遗憾,人间才能多一些圆满。

5

一部电影催生雷锋“职业传火人”

1997年,一部电影让他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雷锋生前最要好的战友之一乔安山。2009年,乔安山又将孙女乔婷娇送进部队,到雷锋生前所在团担任了雷锋纪念馆讲解员。

当年,雷锋曾经帮乔安山学文化,还资助过家庭困难的他。他到地方后依然默默学习雷锋,助人为乐。

“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雷锋!”乔安山对记者感慨地说。从1997年3月至今,他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

军营内外,何止一个乔安山!

50年来,学雷锋先进个人层出不穷。他们中有“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有上海里弄“新时代雷锋”徐虎;有20年间献血6万毫升、微博“粉丝”达1600多万的“当代雷锋”郭明义;有大漠戈壁行程40多万公里、巡诊送药38万多人次“军旅雷锋”庄仕华;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

雷锋今若在,闻之当欣慰。诗人贺敬之当年的预言,正在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看,站起来/你一个雷锋/我们跟上去/十个雷锋/百个雷锋/千个雷锋!

6

雷锋网游、网站犹如雨后春笋

2011年12月14日,“雷锋班”微博在雷锋生前所在团诞生了。开通仅两个月,粉丝就达8000余名,网友纷纷跟帖发言。“雷锋班”微博犹如冬日里一抹阳光,温暖着年轻网友的心。

近10年来,互联网上已有300多个雷锋网站,而有关雷锋和雷锋精神的网页更是不计其数——官方的,民间的;中文的,英文的。这些网站与网页无时无刻不在传播雷锋、雷锋精神、雷锋现象。通过谷歌搜索引擎以“LEI FENG”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介绍、研究雷锋的英文网页达290多万条。

就连《学雷锋》网络游戏也风靡一时,时尚明星荧屏上激情再现青春雷锋。

永生雷锋的魔力

雷锋现象跨越国界,给人以启示:美丽的道德无国别,透着人性光辉的雷锋精神,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7

走出国门的雷锋

1963年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开辟“外国朋友赞雷锋”专栏。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青年,纷纷来信赞扬雷锋的高尚品德,表示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其中,有越南青年杜援的《做一个雷锋式的战士》,古巴青年莎拉的《雷锋活着,永远活着》,日本青年惟仓的《像他一样战斗和劳动》,印度青年阿伧的《雷锋成为我终身指导》等。

雷锋走向全世界,雷锋生前所在团功不可没。

2004年4月,这个团274名官兵奔赴饱经战乱、百废待兴的利比里亚。在出色完成维和任务的同时,官兵们向当地赠送大量中英文对照的雷锋书籍,并在驻地营区建立简易雷锋事迹展览室,展出400余幅有关雷锋的生活、工作照片。2005年1月,当他们结束任务即将离开的时候,利比里亚有关方面赠送一块木匾,上面用中英文镌刻着一行字:“中国雷锋永恒。”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意义治疗学派创始人弗兰克指出,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不是两次世界大战,而是大多数人生活在意义的真空之中。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一判断仍未过时。走出国门的雷锋,催人深思: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团结和谐、诚实守信、勤劳勇敢、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等人生命题,是雷锋时代的“特殊剧情”,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清醒面对的“普遍剧情”。庆幸的是,对雷锋精神的呼唤、认同乃至回归,业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共为。

8

生活在中国的“洋雷锋”

2012年5月,一位中文取名为“江思远”的澳大利亚人,登上中国湖南的雷锋精神论坛,向中国人介绍他学雷锋的体会。12年前,他们第一个孩子夭折,悲痛难抑的夫妇俩向国际慈善组织申请,来到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当了义工。

无独有偶。生活在辽宁锦州的美国人雷夫·罗杰斯,自2005年夏季来中国后,每周都抽时间到孤儿院,探望孤儿或慰问病残儿童。

当志愿者活动与雷锋精神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和谐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一幅幅生动画面:从中国到世界一路芬芳,一路花开;一个个黄头发、高鼻梁的“洋雷锋”持续活跃在我国大江南北。“洋雷锋”们就像一只只勤劳的蜜蜂,在中国裹满雷锋精神的花蜜,飞越千山万水,又将这份甘甜带到国外,带回自己遥远的家乡,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互动”:中国的雷锋走出去,国外的雷锋走进来。“互动”的内驱力,是蕴含在雷锋身上的人类共性和普世价值。

在许多外国友人眼中,雷锋是与甘地、马丁·路德·金、林肯一样的圣人。新华社记者到美国国防部访问,曾在一位官员的办公室里看到雷锋画像。这位官员解释道:“无论中国的军人、美国的军人都应该具备军人特有的牺牲精神,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军魂。”

9

喜看“人类英雄”的诞生

“人类英雄”这个词,其实来自雷锋本人。高小毕业典礼临近,雷锋系着红领巾蹦蹦跳跳,逢人便讲,我要在发言中说出自己的理想——做人类的英雄!

当年,在湖南望城团结湖农场,一位名叫王佩玲的女孩,见雷锋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便写下激情洋溢的赠言:“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中把你的光和热发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

从写下赠言的1958年算起至今,55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果真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人类英雄”。

23年前的那年3月5日,北京正阳门箭楼挂上了一条横幅:“人类英雄——纪念雷锋摄影展”。历史的细节,常常内有乾坤: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选择在这里举办纪念雷锋摄影展览,寄托着北京人民对这位伟大士兵的深切怀念,也表达着人们的由衷敬意。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等人的简朴生活和昂扬精神状态,从中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并由此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

而今,人们欣喜地看到雷锋精神作为一个生命符号和一种精神谱系,当之无愧地成为展示东方文明的又一种魔力。

雷锋因公殉职41周年时,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之一,关于他的评语是这样写的:雷锋精神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他堪称是共产主义新型人格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形象的一个缩影。他所承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在新时期的发展。

今天,我们以中国军人的名义宣告——军队中走出了雷锋,是我们这支军队的骄傲;雷锋代表着军队,是我们当代军人的自豪;雷锋是我们永远的战友;雷锋精神是我们永远的传承!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8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