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焚散文诗新作2014
按语:已经很久没有在博客上贴出自己的作品了,也不再让自己的作品在刊物上刊登,或者再进入什么选本等,那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新的审美起爆点,《女神》的系列思考在《文艺报》上刊出的那一组《返源》之后已经结束,关于人类生命史、文化史的反思需要告一个段落了,不能总是老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所以,一年多来基本不再创作,但是思考仍然在继续。如何能在自己极其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有限的作品来探索散文诗与现代性的关系?如何以散文诗的形式承载与揭示自己周遭的日常生活,以这种表现形式揭示这个日益世俗化快餐时代之快餐文化的病灶与悖论,即以最有限的文字,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予读者最多的思想与情感、审美信息,然后进一步认同并接受这些文字与手机短信一样,日益陷入边写边消失的宿命呢?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有时甚至觉得应该探索如何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写作散文诗(2010年10月7日写的一组《意识流,国庆节假期最后的夜晚》就是这种尝试),甚至预感这可能将是诗歌文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以下贴出的这些探索性草稿,只是我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的尝试,与以往的不同应该是一目了然的。这种变化的将来性如何,还需要更多的作品才能说话。这些作品都选入新作品集《剧场》中,如果我在近年还有新作品集出版,我一定会使用《没有炊烟的城市》,这是我此后几年思考现代性与散文诗表现的一个契合点。(灵焚)
没有炊烟的城市(选章)
患 者
累了,望望窗外,窗外有什么?
室内的天空低矮,仅够容纳一个人的寂寞。
别总在高处看着我,我在这里已经支付了青春,热情,和勇气,你还要我怎样?这些书把我领到这里,我承认那些文字的尽头是我的起点,但你不应该决定我的归宿。
告诉我,窗外还有什么?
如果还需要我在这里预支未来,我宁可窗外什么都没有。
或者什么都有,但你最终也不要告诉我。
2013,11,11
都是蚂蚁
地铁把城里的夜晚源源不断送往郊外。
何止一群蚂蚁,车厢里挤的都是蚂蚁。说这是一个过时的比喻的那个人也是蚂蚁。写这些蚂蚁的这个人更是蚂蚁。
大家都在城里搬运粮食,包括空气里搭配的那些亲爱的雾霾。
地铁再把远郊的夜晚一车一车拉回城里。
一车一车的夜晚呀!也不管这里是不是装得下,反正继续运,不停地运,运到时间也成了一堆废铁,断电了,熄火了,终于不再喘气了……
脑血管堵塞了。心肌梗死了。
送走蚂蚁之后再搬运夜晚的这只蚂蚁也死了,终于不再是蚂蚁了?
2013,11,17
遇到章鱼
究竟有多少的家庭,都成了一座座被人废弃的水族馆?为什么这里的夜晚总与萩原朔太朗的“章鱼”相遇?
蛛网在厨房贴满封条,灶台早已锈迹斑斑。
一条饥饿的章鱼把雪白的秀腿伸向窗外,以夜色佐餐。
一种单一的饥饿顺着下水管道,向整个城市的每一家、每一户私奔。
饥饿在传染。当每一家章鱼都在各自的水槽深处升起炊烟。管道里饥饿奔跑,饥饿连成一片,直到夜晚在声音的汪洋中打着饱嗝。
空虚的城市,从辗转反侧到骚动不安。单一的饥饿从手脚开始自我吞咽,然后是躯体,饱满的双乳,妩媚的五官,直到把凝脂堆砌的胴体,月光柔婉的丽质饕餮殆尽……
把自己吞噬得无影无踪的章鱼,每晚还趴在华灯万里的夜幕上。
2013,12,25
蜘蛛
今霄酒醒何处?
此时,一群身体肥硕、四肢却骨瘦如柴的蜘蛛,正陆陆续续爬出夜总会、酒吧、丰乳肥臀的按摩房。
月色正好,霓虹灯在身后逐渐昏暗。
河床正在龟裂。等不到杨柳岸,蜘蛛们已经精疲力竭,就地伸出毛茸茸的四肢收集露水,补给一夜之间彻底干枯的河流。
晓风习习,却听不到水声回响。
此时,花瓣与花香不再有甘霖相濡以沫,空气喘息,雾霾弥漫。
2014,01,05
病 态
电梯!你看什么看?!还理直气壮地什么“图像采集区域”。我的口袋里装的都是自己的东西,你凭什么看我?!
我说楼道,你能不能正常一点,看什么看!?在我回家的路上也值得你这么紧张?我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小偷来了自己会走的,不需要你这么24小时盯着。
我说马路,你看什么?我的车今天不限号,公交车霸道着啦,红灯让我闯我也不敢,这样尾随着你累不累呀?看什么?看!
看看看!到处都在看!你没有看到我在看着你看呀?!
有本事,那你就去看看美国人怎么看着全世界。贪官们怎么看着政府。富豪们怎么看着二奶。穷人们怎么看着物价……再看看留守老人怎么看着村口。逃学儿童怎么看着电话。还有!你应该看看病危者怎么看着窗外?
难道除了看,你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你真应该看看自己如何被看!
唉!坐在对过的那个女孩,你看什么?看!你以为IPED一直盯着我不知道呀!别装了,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我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这个午后,碍你什么事呀?
嘘……别出声,小伙子,我不告诉那女孩,你在看着……
看什么呀!?看!
2013,11,17
他人的脸
不仅仅只是换一种形式存在。
在这面具畅销的时代,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张他人的脸接近现实的内心,窥视真相。
他人的脸,美其名曰:昵称。亲近的人素不相识,素不相识的人亲密无间。
网络,虚拟空间,这多么好,轻松地让自己成为周遭世界的陌生人。可以随心所欲,根据需要重新安排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或者为了观察?然而,真相真的那么重要?谁能保证他人的脸看到的就是真相?
如果你想知道他都想些什么,那就看你在做什么。他在做什么,就在于你想什么。一张他人的脸,让你成为这个世界的他人。与你有关的事情,可以都将与你无关?
一个已经与自己无关的人,自己的身份只能等待他人的认领。而他人认领的,却只是一个你的他人。当然,你所遇到的也只是一张张他人的脸。
他人的脸。在这一切都失真的时代,有多少人遇到过一个真实的自己?
2013,11,18
伤 口
向童年借来一缕炊烟,你要让这座城市回到温情的角度。
顺便搭配一些鸡犬相闻的午后。你说可以付款,不论价格。
如果能够再买来一些稻花香,槐花香就好了。
你有钱,还企图购买泥土的芳香。
无奈,伤口还保留着昨夜的酒量。
那个女孩在伤口上艳舞了一宿,伤口依然饥饿。
尽管在愿望中翻了许多光年的跟斗,还是回不到现实。
也许是现实的伤口更大,大到只能让你成为深渊的主人。
这是一种绝症,只能在借来的炊烟中延命。
自从搬到郊外的别墅区,你企图繁殖炊烟的数量,却发现炊烟中潜在更大的商机。
从此,忘了伤口,为自己的天赋得意,直到忘形还没有忘记继续得意。
2013,11,14
穷人与富人
我也去了几次别墅区,据说那里的树木正在出让蓝天。
在与机械的博弈中,尘埃们练就了分身本领,雾霾穿过吸尘器到达血管躲避追杀。
秋天正在落叶。短短十年,从三环到了六环,这座城市正在酝酿七环的地价。许多人只能在血管里养育雾霾,一些人正在与雾霾进行着不可预期的谈判。
一个诗人昨晚走了,心肌梗塞。
这个时代真好,能让穷人们富贵起来,包括领取富人的疾病。富人们都变得很慷慨,他们说自己只吃粗粮。只住乡村。只要那些来自农村的女孩。
我也去了几次别墅区,那里的蓝天只提供高价租赁。
那时,时令正值落叶满地,像极了富人们的钞票。
2013,11,13
你不承认孤单
像一根稻草,在水上漂着。
在城市里漂着,你不孤单。因为还有那么多的街道。人群。商场与地铁……那么多人呀,都是你的流水,流水总是那么理所应当地为了你的漂也成为漂。
很多的梦在这里活灵活现,近在咫尺,漂与梦之间只是流水与岸的距离。因为相信,总有一天,你也要站在岸上,看着流水如何漂。
退一步说,即使总是这么漂着,哪又怎样?总比让房价搞得凹凸不平的路走得舒坦。
蜗居只是暂时的停顿,即使漂流的路途也并不明确。
管他啦!反正大家都是奔着大海去的。情况还不至于比田野上那些失收的稻穗,遗落的麦粒更糟。季节一过,只能自己从身子里抽出备用的嫩芽,挺起腰身,伸直眺望的姿势。在风中,柔弱的身子,摇曳着得不到粮食身份的孤单。
而一根稻草,只要继续漂着,就能听到大海的潮声。
所以你不说无辜,更不认同抵抗,漂也是一种选择,与别人无关。
2013,11,15
流行病
近年来,植物也患流行病,许多村里的花,都跑到城里来开了。
离家的时候,听说城里的灯火比田埂的月光色彩斑斓。到了城里才知道,色彩斑斓的夜晚比白天繁忙。
街道比田埂的路走起来更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要从饭馆的集体宿舍摔到洗脚屋的沙发床上。有人站起来了,只是昂首走进KTV、俱乐部、名流会所……
再一个跟斗,接着一个跟斗,小三、二奶、妇产科、迪斯科、摇头丸、拘留所。
许多被低价拍卖的青春。
这些城市环境报告里的一段病句,总是被反复涂改。
还美其名曰:扫黄!
2013,11,16
新闻短讯
1
用嗟来之食养活名声,这是多好的时代!
刑天死去,精卫溺亡。
一颗颗长虫的果子,从里面开始腐烂,却扛着仅剩的躯壳,熬夜。继续熬夜。年复一年熬夜,为了那丰厚的科研经费。
熬夜的,还有在研究室与医院的路上,120的来回穿梭。
熬夜的,还有火葬场门口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认领骨灰的人。
2
捡垃圾的人住在井底,却仍然为孩子的学费发愁;生产垃圾的人大把大把吞食药片,趴在三高的路上气喘吁吁。
几个逃学到城里的乡下孩子,钻进垃圾箱抱着取暖。雪花在刀刃上奔跑,追赶着孩子们逐渐僵硬的呼喊。
正在此时,远在南方某城的母亲从疲惫的梦中冻醒。
寄往家乡的书包是崭新的,邮车却堵在冰封的路上。
3
自家车们正在摇号抽签,看看谁幸运瓜分到仅存的几条斑马线。
时值正午,从建筑工地撤下来的农民工,蹲在路边,正在用一氧化碳佐餐。
今天天气,PM2.5正在不断刷新峰值:北城300,西城400,东城500,东南城·南城已经无法检测……
哈哈,亲爱的雾霾,托你的福,又一家医院把太平间搬到地下停车场。
4
一群毛线鸡在门口晒太阳,低廉的口红格外抢眼。
我们还不能下岗!
残存的春色不是用来下蛋的!
嘎嘎,嘎嘎,咯咯咯……
她们就这样有说有笑,毛线团在手上慢慢滚动,慢慢编织体内的荒凉。
5
好声音,好歌曲,草根们的星光大道……
真本事的大舞台,今夜,多少人陪你一起泪飞?
音乐真好,梦境有价,大舞台的夜色正在升值。至今为止的孤独,待贾而沽的日子,可以按重量明码标价了。
即使我不是明星,但爸爸或者妈妈是明星。爸爸哪里去了?因为爸爸是明星。明星明星,拓展商机的媒体盯上了明星的遗传基因。
快过年了,每日破帽遮颜的老诗人也把孩子找来递给了一张字条:给,给你一斤知名度,作为今年的压岁钱吧!我的孩子。
看着父亲转身而去的背影,孩子悄悄地把纸团扔进垃圾箱。然后抱起吉他,声嘶力竭地嘶嚎着:春天里……春天里……
6
又一个副部级干部被双规了,还是因为女人。
又一个女人公布了网络日记,还是与副部级有关。
女人·副部级=双赢组合。
最近流行各种组合,这是一条成名的捷径?
真本事组合,一夜之间攻陷所有城市的广告橱窗。假本事组合,同样一夜之间抢占所有媒体的头版。
都说生财有道。殊不知,生财之后更需要有道。
成名之后的明星,从蜗居搬到别墅,也许是忙于走穴、出演、做嘉宾,允许自己偶尔汽车违章。或者偶尔绯闻,甚至流言蜚语不断……
拥有了权力或者攀上权贵之后,情感被权钱买断,情殇复情殇。
悲哉!此情何堪?
悲哉!此生何堪?
7
一对夫妻为了房产假离婚,最终由于房产走进法庭诉讼离婚。
一对年迈的父母也是为了房产与子女对簿公堂……
“法制进行时”连日来频繁播放房产纠纷的节目。
唉,法律可以解剖各种纠纷的症结,却修补不了这个时代的漏洞。
“什么爱情亲情?都是房产惹的祸!”
一个老人愤然关上电视电源,而手上却拿着物业刚刚送来的缴费单。
窗前,夕阳下,一个老人在发呆。
久久地发呆……
2014,01,22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