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黄河诗报》诗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80

耿建华:陈灿和他的战地诗

$
0
0

陈灿和他的战地诗

 

 

■耿建华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灿就以他裹挟着浓烈硝烟味的战地军旅诗步入诗坛。因而,品读他的作品,无论是早期在猫耳洞里创作的诗稿,还是近期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与思考,你都能够感受到一个战士激荡的青春与澎湃的诗情,触摸到一个战士诗人不屈的精神品格。如同他的诗集《抚摸远去的声音》的名称一样,陈灿在诗歌中记录的军号声、枪炮声、手术台上的电钻声以及母亲看见重伤儿子的哽咽声已随着那场逝去的战争渐渐远去了。但那些声音坚硬的内核却仍如雷鸣般冲击轰响着,震撼我们的情感和灵魂。其实,这样的声音永远不会远去。因为这声音是历史、年轻爱国者情感和共和国战士足音的真实记录。

好久没听到这样激动心灵的声音了。我们的听觉被软绵绵的歌吟麻木了,被自我的宣泄陶醉了,被庸凡的幸福迷醉了。这些声音固然有存在的理由,但是对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来说难道仅仅有这些就够了吗?对一个正在为美好梦想奋斗的国家来说难道不需要更有血性的声音来激励吗?从陈灿的诗中我听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呐喊,看到了共和国之子的忠诚和勇敢。这些诗作是“枪膛里喷出的歌”!陈灿说:“按响枪的音键/让激情用一串闪光的辞藻/响亮起——高亢与豪迈”。在那场远去的战争里,陈灿与他的战友们用生命谱写出青春的壮歌:你依然用双臂作桨/挪动生命的船在血海中奋争/那浮雕般的头颅依然向前/猩红目光的闪电/依然追求着尊严的根。这是应该刻在纪念碑上的画面。历史会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他们的壮烈并不能因为战争的远去而淡化,应该也必须成为激励后辈青年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陈灿把战壕比作一条清醒的神经,比作一根清醒的战争之弦。这是多么准确的提醒呀!在当下四周虎视眈眈的国际环境里,这根弦是一点也不能放松的。他把一座座坟茔和列队的墓碑比作“鲜血浮起的星星”“一条条竖着的银河”“是一个个战士/用忠诚和无畏/热爱和仇恨/写下的/惊叹号!”他把受伤战士的双拐比作“双桨”“摆渡着一只受伤的船/摆渡着一个不屈的灵魂/在生活的海洋里拼搏远航/生活的最强音是你击响/人类最绚丽的浪花在这里溅放”!

 

 

 

 

 

 

 

 

 

 

 

 

 

 

 

 

 

 

 

 

 

 

 

陈灿和他的战地诗
《解放军报》2014年7月31日副刊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80

Trending Articles